新闻策划的七个步骤
一、新闻策划的七个步骤
如何进行新闻策划?这是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
许多精妙的新闻策划是一种存乎一心的智慧,经常通过类似于“顿悟”、“偶得”、“灵光一闪”这样“唯心”的方式获得,根本无规律可寻。
就如米开朗琪罗所说艺术创作:“好的雕塑是被囚禁在大理石中,只有伟大的雕塑家才能将它释放出来。”
那么为什么伟大的雕塑家能发现石头中的雕塑,普通人却不能?
罗曼·罗兰对此作了回答:“生活中其实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对于相同的生活场景和高山流水,普通老百姓可能熟视无睹,但画家就能把其中的“美”凝固在画布上。
同样,在社会生活中,并不缺乏符合新闻策划要求的“新闻苗子”,关键是你要有一双具有洞察力的眼睛,以及一颗善于分析的头脑。
从这个角度来说,新闻策划就是通过你对社会的洞察力、思辨力和适度的想象力,把那些原本就存在的、能为你所用的“新闻点”找出来,并根据你的目标引导这一“新闻点”成为一个真正的新闻事件。
所以,找到恰当的“新闻点”是新闻策划中最重要的能力。本章主要介绍的,就是如何寻找“新闻点”的一些基本规律。
新闻策划从实施的角度来说,主要有以下7个步骤:
(一)市场分析
要做一个新闻策划,必须先对策划对象所在行业及相关情况有个深入的了解,比如行业的历史,行业的现状,行业发展的新特点,相关的法律配套等。了解得越详细,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有可能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点。
(二)确定宣传目标
对新闻策划来说,主要需要确定的是宣传的范围和宣传的目标人群。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宣传目标影响着后面新闻点的策划、媒体的选择和预算的编制等步骤。
比如宣传范围只是地域性的,那么就不一定非策划出轰动全国的新闻事件了,媒体也只需选择地方性媒体就可以了,预算也会比做全国性宣传低得多。
再比如宣传是针对年轻白领的,那么策划的新闻事件必须能吸引他们的关注,媒体也应针对性地选择白领媒体。
(三)策划“新闻点”
这一步,需要策划出能达到宣传目标的“新闻点”。
如何找到“新闻点”是本章的主要内容,下面将会介绍寻找“新闻点”的基本模式和“借势”、“造势”两大基本方法。
(四)选择媒体
新闻策划都是通过媒体的传播来完成的,因此媒体的选择非常重要。
一般根据产品的特性和宣传目标来选择媒体,比如大众产品,应选择大众媒体;如果客户目标是女性,则应选择女性媒体;专业化的产品,应选择专业化的媒体,像计算机产品,最好选择计算机专业媒体和大众媒体中的计算机版面;而市场在全国的,则应选择全国性媒体。
(五)编制预算
做一次宣传,当然要衡量投入产出比,对预算做到心中有数。
广告投放通常采用两种预算方法,1、销售百分比法:以销售额的某个百分比,比如3%,作为广告宣传费用;2、竞争对比法:以主要竞争对手的大致费用来决定自己的广告预算。
但新闻策划和广告投放在费用上很不同,广告费用主要包括广告制作和媒体投放的费用,而新闻策划则主要是新闻事件的实施费用,优秀的新闻策划只需要少量的甚至不需要媒体费用。
因此,新闻策划费用很难像广告投放那样在今年就可以计划好明年的投放量。新闻策划不同个案的实施费用往往会根据具体的策划而有所不同,因此应采用“目标任务法”来预算。
所谓“目标任务法”,就是先确定一个新闻策划的目标,然后估算出要达到这一目标所需的费用,包括新闻事件实施费用和新闻发布费用,这两项费用相加就是一次新闻策划的总费用。
(六)策划的实施和控制
这是新闻策划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再精妙的策划,也需要通过媒体进行传达。如果媒体不配合,新闻策划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还有,现在不少媒体已出现“排他性”倾向,就是一条新闻如果其他媒体(尤其是竞争媒体)已经刊播了,就不再采用。这为新闻策划所需要达到的“大规模轰炸”效果制造了难度。
这一情况下,需要策划人有很强的媒体运作和控制能力。
在美国,有一个与此相关的“守门人”概念。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现已得到美国大众传播学者的普遍认同。学者们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在向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中,起着过滤的作用。拿新闻来说,通讯社决定发布的新闻只占已发生的重要新闻的百分之一,而读者最后从报纸上看到的新闻又只占通讯社发布的新闻的百分之一、二。主管这种过滤工作的记者和编辑,就是大众传播媒介的守门人。企业发出的信息,只有顺利通过守门人这一关,才能经媒介流向公众。
因此如何通过媒体“守门人”这一关,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课题。
早在1997年,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赢海威在内部刊物《瀛海威人》上,刊载一篇题为《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短文:
“……与媒体记者打交道应当尽量了解各个媒体的特点、每个记者的脾气禀性、他们的需求和特长。报纸和杂志有区别,电台与电视台不同,大众报刊与专业媒体又不同,专业媒体中信息类与电脑类又特点各异,中央级媒体与一般类媒体更要有所侧重。针对各种类的记者也要有不同的策略,年轻与年长、有版和无版、科技类、文化类、教育类、社会新闻类等等都要有针对性地打交道。善于写评论的与善于写长篇报道的,在我们提供资料及公关活动时要使其各尽其长,各得其所。同时在日常工作中要主动结交—些记者朋友,记者中也有噱头,记者朋友面可以宽泛,各种媒体都可以,但要选择对公司最能发挥作用,愿意理解瀛海威思想和阐发思想的人……”
还有一家大公司在进驻上海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出了一篇《上海媒体概述与公关策略》的调查报告,在对上海媒体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媒体的特点作了详细分析后,提出了进行新闻策划的“具体对策和机会”:“首先,大局上抓住关节点。恰恰因为上海媒体管的死,所以宣传主管部门的权力非常大。抓住这个节点,所有工作相应会顺利很多。平时注意和宣传主管部门实力官员建立关系,多多交流,对于企业危机公关有决定意义。上海媒体领导相当听话,只要主管部门打招呼,毫无折扣执行。另外,企业大的宣传活动,可以考虑请宣传主管部门参与,事半功倍。其次,研究不同媒体特点,分别对待。比如对于申江这样的周报,主要提供的就是产品特别是时尚产品类信息。其他几张周报和周刊,侧重人物性的新闻。公关公司统一式新闻稿肯定是不行的。再次,研究公司新闻中的‘上海因素’。发掘公司新闻中,与上海有关的,可能对上海造成影响的新闻要素。……”
除了像赢海威和这家大公司倡导的“公关”模式外,现在还有一种更高明的“新闻诱惑”办法,就是不是企业去找媒体,而是想办法让媒体主动来求企业。
比如有家企业急于放出一个对自己有利的消息,但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往往并不急于找某一个媒体,而是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出蛛丝马迹,使目标媒体的目标记者(一般是比较勤奋的知名记者)主动找他,然后做出千分不高兴、万分不情愿的样子,遮遮掩掩、欲语还休,并在采访中一再强调“这个事件太敏感,最好不要写”,“这句话可能会引起业内震动,无论如何不要指明是我说的”等等……
这样做,反而更容易引起媒体的重视,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七)策划效果衡量
对策划效果进行有效评估,有助于判断整个策划成功与否,也能对下一次策划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现在,广告的效果评估方法已经比较成熟,大学课堂上也出现了专门的《广告效果评估》课程。但由于新闻策划至今还没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也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方法。
一般来说,新闻策划的效果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标准来衡量:
a、刊登播出数量 在策划实施后统计媒体刊登播出的新闻数量,看是否达到原先设定的目标。
b、刊登播出质量 主要指篇幅、字数、播出时间长度、刊登的版面(是否头版或其他重要版面)、播出的时间段(是否黄金时段、知名栏目)、企业和产品的名称是否出现、产品性能是否介绍等。
c、市场反应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销售业绩,只需对策划实施前后实际的市场销售情况作出比较,就可以分析出策划是否推动了销售。二是看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是否提高,这需要在策划前后各做一次问卷调查。
比如要了解某品牌的知名度可设计一个简单的调查表:1、从未听说过 2、仅仅听说过 3、知道一点点 4、知道相当数量 5、非常熟悉。
如果策划前大多数消费者回答时1和2,而策划实施后则主要回答3和4,说明策划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d、还可采用“比较法” 就是与其他竞争产品的市场表现进行比较,从而对新闻策划的效果作出评估。
二、一个好的新闻策划应遵循的11个基本原则:
新闻策划的低成本原则
低成本原则,是指新闻策划应该用最少的钱(甚至是不花钱),来获得最大的宣传效益。费用低而效果好,本来就是新闻策划的优势之一。
新闻策划的曲折性原则
一个好的新闻策划,不应该只是“一锤子买卖”,一次报道之后就没了下文,而是应该有很强的发展性,能够不断“产生”出新的事件和新的角度,紧紧围绕主题层层推进,以“组合拳”的方式进行“新闻轰炸”,从而更好地达到策划目标。就像好莱坞的经典电影,故事必须一波三折,曲折离奇,才能自始至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新闻策划的适度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是指在新闻策划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度”:一是宣传要适度,不能炒作过头,产生副作用。否则有可能在获得短期效应的同时,却损失了更多未来的机会;二是投入的代价要适度,也就是说策划带来的实际效益必须大于实际投入,如果最终的结果是投入大于产出,那就得不偿失了。
新闻策划的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是指新闻策划应该作为企业营销中的一项日常工作,持续不断地进行,才能真正起到效果。
就像广告不能只做一次一样,新闻策划也不是做一次就一劳永逸了,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策划所产生的宣传效应会逐渐减弱,甚至将被人完全淡忘。因此要想巩固和扩大前一次策划的效果,就必须不断、及时地推出下一次的策划。
当然,新闻策划的持续性要比广告投放的持续性难得多。只要有足够的资金,连续投放广告是不受限制的。而新闻策划则必须根据政治时世的变化而随时把握机会,有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因此,要实现新闻策划的持续性,非常考验策划人的智慧。
新闻策划的产品关联性原则
产品关联性原则,是指在进行新闻策划时,策划内容与所策划产品的特性一定要有关联,这样才能对所策划产品的市场销售起到直接有效的推动作用。
通俗地说,产品关联性好的策划,能够在新闻稿中自然地展现产品的性能、特点、质量、甚至价格等内容,并且让人看不出有策划的痕迹。
一般而言,产品的性能、特点、质量、价格只能在广告中才能出现,要是可以在传播力更广、可信度更强、成本又极低的新闻中展现,无疑是产品拥有者最渴望达到的效果。
相反,如果企业策划的新闻事件与自身的产品无关,这样的策划往往只能给企业带来“虚名”,有点像是放鞭炮,看着热闹,对自己却没有多少实际的好处。
新闻策划的前瞻性原则
前瞻性原则,是指要有预见能力,能判断准即将到来的形势或即将发生的事件,并进行相关的新闻策划。
前瞻性从大的范围来说,是对一种社会形势(包括政策、社会思潮等)的预见能力;从小的角度来讲,是对某一行业发展的预见能力。
当然,这种预见能力必须建立在对现状事实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之上,“沙上建瓴”和“纸上谈兵”式的预见,只会给策划带来误导。
如果你拥有了这样一种预见能力,就能看到别人还没有看到的发展趋势,可以抢在别人前面策划出符合这一趋势的新闻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前瞻性原则和上一节的时机性原则是不同的。这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公众对社会大背景认识上的不同: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时,公众已对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非常了解,新闻在某种意义上只是起到了一个“印证”公众认识的作用,这符合的是时机性原则;而当某一新闻事件发生时,公众对相关的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的了解还很模糊,新闻起到一个“引导”公众认识的作用,这符合的是前瞻性原则。
新闻策划的导向性原则
导向性原则是新闻策划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因为中国的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在进行报道时必须遵循正确的舆论导向,而新闻策划是通过借助新闻媒介的力量来达到目的的,因此同样必须遵循宣传的导向性。
导向性主要分为:1、政府政策导向;2、民众心理导向;3、全球社会发展趋势导向。这三点,是中国目前最主要的正面导向。如果所策划的新闻符合这些导向,媒体刊发起来将毫无压力,策划的目的也容易达到。
新闻策划的新闻性原则
新闻性原则,是指策划的新闻必须有很强的新闻价值,而且原则上应该具备第一性——即是对某类新闻事件的第一次报道。因为人们往往只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同类型的事物出现多了,大家会觉得疲惫,关注度也就不高了。而缺乏关注的策划,当然是没有价值的。
就像第一个比喻女孩是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材。新闻也一样,只有“第一性报道”才可能成为好新闻,后面再东施效颦就只是普通新闻了,传播力会大大降低。
新闻策划的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原则,是指新闻策划必须有创造力,最好是能策划出奇特的、有着匪夷所思情节的新闻,因为只有“惊世骇俗”的事件,才能保证被人强烈记忆。相反,如果失去了创造力,所策划的新闻只可能是缺乏足够传播力的普通新闻——这就失去了新闻策划的价值。
人们常说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就是因为狗咬人较为普遍,虽然有时也能提炼出“无证养狗的祸害”、“被狗咬之后如何自我救护”等新闻点,但对于太常见的事情,人们是不会投以太多的热情的。相反,如果真出现了人咬狗的情况,由于事件的奇特性,必然会引来强烈关注。
新闻策划的可行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是指策划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按计划一步步有效进行实施。一个无法有效实施的策划,是毫无价值的。
在策划的最初阶段,可以大胆想象——只有让思想冲破束缚、天马行空,才可能迸发出令人拍案叫绝的好策划。但在策划成型的阶段,却需要小心求证,对策划能否真正实施这一问题进行详尽分析。
事实上确实有许多策划因为实施的环境或策划方自身的能力等因素,导致整个策划无法得到有效实施。
新闻策划的时机性原则
时机性原则,是指在新闻策划中必须重视新闻推出的时机。
时间的变化,社会的大背景就会发生变化,公众的关注点也将发生变化。因此,同样一个新闻事件放在不同的时间——也就是不同的社会大背景下发生,会产生不同的新闻效应。
对于某个具体的新闻事件来说,只有在符合其“发生”的社会大背景存在的那个时间段推出才能产生效果。当这个时间段已经过去,在整个社会的关注点已经转移时,如果你再来推出这一“过时”的新闻,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所以,新闻策划有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有足够的新闻敏感性,以选择准最佳的、能产生最大新闻效应的实施时机。